军魂颂
军人,军人,想起来激动人心;军魂,军魂,喊一声豪气干云。我曾对长天发问:今从何来,为什么大地稼禾繁茂,鲜花似锦?大地听我评论:烈士血染,军人汗浸,一寸山河是一寸血凝,十万大山埋十万英魂。
怎能忘,中国革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泥泞坎坷中起步,步步艰辛;中华民族,从三座大山下翻身,身负重任。武装夺取政权,星火燃在农村,于荒漠无路处寻新路,在无望挣扎中图生存;置死地而后产生奇迹,破釜沉舟时扭转命运。
漫长的征途啊,在铁与火中延伸;军人的命运,在生和死间浮沉。铁血万里,雷霆千钧;无尽的跋涉,勇猛地拓进。是御寇,是反侵,是播种,是耕耘。冰河里架浮桥,血肉搭成桥墩;炮火中夺取阵地,为长空涤荡烟尘。
雷电,何其迅猛;道路,何其险峻!从南昌城头,首举义旗,到娄山关口,血染彤云。大渡桥上铁索,一环一环扣紧;曙光在弹火中显露,勇士在刀锋上前进。
军人也会倒下,倒下化作蓝天白云;军魂能够复活,复活成为花丛树荫。战时如龙虎,势不可挡;静止如池水,倒映白云。烈火中不化,江河中不沉,寒冬里不凋,春来时报信。躺下是钢轨,站立是松林,冲击是铁流,腾飞是鹰隼。何为军魂?有诗可吟:“此去泉台招旧部”,乃元帅雄心;“旌旗十万斩阎罗”,是战士胸襟!
军人视死如归,牺牲的路,你们踏上最清醒、最自信。为强国,为富民,你们九天揽月,使嫦娥泪飞;炼石补天,让女娲倾心。
我歌唱军魂,那托炸药包的手臂,如今在背负灾区老人;那堵枪眼的身影,现在堵住的是管涌和井喷。中国革命一路走来,牵马执蹬是军人;枪杆子里日落日出;大刀片上月础月晕。
军人有军人不懈的追求,军人有军人不死的精神。月明星稀之夜,雨霁日出之晨,这里有风摇花影,这里有鸟雀歌吟。这里有群望之望,这里有众神之神,这里有七彩之彩,这里有无音之音。告慰祖国,告慰亲人,那花瓣上滚动的露珠颗颗,是写给大地和太阳的信……
——纪宇(青岛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
这是青岛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专门为福宁园军魂纪念园撰写的长诗《军魂颂》,洋洋洒洒的几百字,将中国军人的军魂精神阐释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已故革命军人的无限崇敬,无限缅怀……
一、军魂凝聚成历史的辉煌篇章
八十年前,一支队伍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打响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七十多年前,一支队伍在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以坚韧的信念和意志,克服重重天险,胜利会师,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火。
六十多年前,一支队伍凭借小米加步枪,以灵活的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让曾经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走向灭亡。
军魂——中华民族的脊梁
五十多年前,一支队伍发动了震惊全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百万雄狮渡过长江天堑,建立了一个自由、民主、独立的社会主席新国家;其后,又跨过鸭绿江,让号称永远不败的美帝国主义第一次在失败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三十多年前,一支队伍面对被地震移为平地的城市,用简易的工具,救助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几年前,一支队伍手挽手,肩并肩,在滚滚洪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抗洪大堤。
这是一支砸不跨、打不烂、永远不可战胜的队伍,而组成这支队伍的,就是英雄的革命军人。军魂精神,凝聚出历史辉煌的一瞬,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国,从抗美援朝到抗洪救灾,革命军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铸就了华夏儿女的民族气节,铸就了炎黄子孙的军魂精神!
二、军魂园传承革命传统,延伸爱国精神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解放青岛。
青岛的解放,结束了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对青岛的奴役和统治,宣告青岛人民受屈辱、遭压迫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从此,青岛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革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安定与幸福
人们并没有忘记当年英勇的解放军为了解放青岛,他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英雄的鲜血洒在青岛的大地上。为了纪念这些烈士,人们在青岛近郊,浮山脚下为他们修葺了一片墓地——青岛市第五公墓,让烈士们关注着青岛的发展,青岛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更好的纪念这些在解放青岛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青岛市政府在湛山修建了青岛市烈士陵园,将烈士遗骸迁往陵园安置,从此,每逢清明,数以万计的人们到那里祭奠先烈的英灵,祭奠那些为了岛城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军人!
烈士的遗骸被迁走了,但是,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烈士们的鲜血和灵魂早已经化为泥土,永远留在了浮山脚下……
2006年11月16日,一座为纪念已故革命军人的纪念园——军魂纪念园在这片曾经埋葬烈士的土地上矗立起来。这是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双拥办,青岛福宁园联合推出“关爱功臣,政府双拥献真情”关爱行动的新举措,是福宁园回报社会的爱心之举,凝聚了党和政府对已故革命军人的真情,凝聚了福宁园的爱心。
在落成仪式上,来自青岛市民政局、青岛市双拥办和岛城各干休所的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首长分别就福宁园建立军魂园的做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2006年11月16日,首座军魂纪念园在福宁园落成
青岛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青岛市双拥办主任张国胜用简短的花语,道出了军魂园建园的目的:“军魂园是为已故革命军人,在市区内建立一个百年之后的光荣后花园,是青岛市的又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优秀的革命传统在这里发扬,让更多的人前来瞻仰、缅怀,给曾经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四化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驻青某部政治部主任对能够开辟一处专门纪念已故革命军人的场所大加赞赏:“军魂园,是为了纪念曾经在战争中为国家流过血、出过力的老功臣们所建的一个园区,体现着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军魂园的建立,让更多的人有了缅怀他们、纪念他们的场所,让他们身上优秀的革命传统、无私的革命精神能够传承发扬。”
青岛电视台、青岛广播电台以及《青岛日报》等新闻媒体,纷纷对军魂园落成进行了报道。许多老红军、老革命、老功臣慕名而来,参观军魂园后,对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福宁园的真情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军魂纪念园(以下简称军魂园),总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一座以花葬为主的绿色生态园区。从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军魂就是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军魂园,凝聚民族精神,铸就永恒丰碑,是革命军人的纪念圣地。军魂园是福宁园继2004年捐建奉献林之后,又一回报社会的壮举,体现着福宁园的片片真心,福宁人的款款真情。
福宁园,位于青岛市福州北路99号,占地近百亩,是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青岛市规划局立项,青岛市民政局主管,在原青岛市第五公墓基础上开发建设。
现在的福宁园建成了“以绿色为基色,以园林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的,融园林、人文景观和殡葬为一体的纪念性园林公墓,实现了墓区园林化、葬式多样化、造型艺术化、环保生态化,把公墓建设向“绿色、环保、生态型”延伸,向艺术领域延伸,向精神文明领域延伸。
2007年5月在青召开的“国家民政部全国首次城市生态墓地建设座谈会议”上,福宁园“生态、园林、绿色、环保”的建园理念,获得来自国家民政部、省以及全国三十多个地区180余名代表的一致认可,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在参观园区后,亲笔题词“建设生态墓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表示将全国性推广。
福宁园成功了!青峦叠嶂,流水潺潺,蜂飞蝶舞,鸟语花香的福宁园,宛如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于喧嚣都市中,作为青岛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广大群众安置的首选。
军魂园——已故革命军人之家
福宁园深知,成绩取得源自岛城文明市民的支持。于是,福宁园于2004年4月,无偿捐献1500平方米绿地,建成了“青岛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林”,并永久性无偿管理,为故去后将遗体捐献给社会,贡献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提供了一处公共纪念的场地。2006年11月落成的军魂园,是福宁园回报社会的又一奉献。
位于福宁园中心区域的军魂园,以军魂碑和浮雕墙的形式,把中国革命军人不同时期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坚毅的信念展示出来,像无言的诗,无声的歌,赞美着中国革命军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谋求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昭示着中国军人不朽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传承着优良的革命传统。
军人,肩负拯救民族苦难,保卫国家、人民和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祖国安危,人民的嘱托铸就了军人的铮铮铁骨。军魂园,采用了统一的福位设计,集中体现出了军人独有的革命气质,使看到她的人,都体会到逝者生前那顽强的革命斗志,无不肃然起敬。军魂园中,挺拔的树木,似士兵般傲骨迎风,默默守卫着曾经在解放和建设伟大祖国中立下赫赫站功的革命军人;树木下,楹联刻石,书写着曾经在解放和建设伟大祖国的革命军人的丰功伟绩。一排排树木,一片片绿色,铸就了一道可歌可泣的绿色长城,真可谓绿色长城赞军人,保家卫国不忘本。雄雄军威倾华岳,铮铮铁骨惊鬼神。万里边关守国门,金戈铁马山河震。热血沸腾风雨笑,军魂永铸九州稳。
军魂园——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
军魂园,是岛城又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军人寄托对战友思念的地方。岛城市民、驻青部队官兵经常来此,以敬献鲜花、栽种绿树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弘扬军魂精神宣传社会道德新风尚。
三、军魂园怀念战友情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蒋大为的这首《驼铃》,曾经让许多即将分别的战士流泪。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有一种无法抛弃的战友情。
战友情是在生命的黄金时期、生活的浪漫时期、社会的特殊需要时期结下的,生死之交,血溶于血,不是爱情却有爱情的真,不是亲情却有胜似亲情的热,有男人的刚,也有女人的柔,有豪情,有烈性,有无数难忘的故事和美好的记忆。
可以说,没有战友情,就不能组成一支军队;没有战友情,就不能得到一场胜利。
军魂园的落成,不仅为革命军人提供了一个缅怀和追忆已故战友的场所,而且实现了许多革命军人多年来的宿愿,让他们能够与曾经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战友一起长眠……
2007年6月,原青岛警备区政委李治亭、原北海舰队副司令朱鸿禧和原北海舰队副政委何昌运,三位将军来到福宁园军魂园。军魂碑、浮雕墙,又一次勾起了他们对战争岁月的回忆。三位将军表示:军魂园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的关怀和厚爱,也是后人进行爱国教育的好地方。军人为国牺牲,福宁园为已故革命军人建立了一个美丽祥和的家。而后挥毫泼墨,将他们的情怀书写了出来。
截至2007年6月31日,军魂园安息着一百多位为共和国的开创和和建设奉献了一生的革命军人,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从戎马一生的将军到普通一兵,他们英勇献身,染红了军旗,他们铁血奋斗,铸就了军魂。青山绿水,青草鲜花,像他们不朽的生命,生机勃勃,永远长青。
(结尾)
军魂,是国家的精神,民族的气节。
军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华夏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中,脱胎于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上千万平方公里土地、山川、河流及其直接孕育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性格、意志及顽强的生命韧性和生存能力;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已经数千年岁月的这个古老民族朴素的民族之魂在近现代炼狱般苦难经历中、在濒临亡国灭种的拼死挣扎中历经世所罕见的浴血奋斗中得到凝聚、锤炼、升华、受到全人类崇高理想的感召而迸发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格和意志的传承和延续,是中华民族得以重新自立于当代世界民族之林的自尊、自信和骄傲!
在我们纪念与庆祝建军节的时候,我们要把凝聚在军还园中的军人精神——军魂化作我们的民族之魂,共勉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